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讯 > > 正文

暑期防溺水 安全不“放假”

来源:萧山日报    时间:2023-07-06 11:09:49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溺水是青少年意外伤亡的“第一杀手”,夏季是溺水事件的多发期。不慎落水怎么办?如何采取紧急自救和求救?遇见落水者该怎么做?区科协科普讲师团讲师、区中医院杭州南站医疗点负责人叶美燕提醒,暑假开启,安全不能“放假”,掌握必要的防溺水知识,让孩子们过一个安全的假期。

在这炎热而漫长的假期里,戏水游泳是孩子们常常会选择的活动。对于出门玩耍的孩子,家长们要做到“四知道”,即知去向、知同伴、知归时、知内容。要教育孩子做到如下几点:远离水库、河边以及亲水平台,杜绝产生溺水的危险;不在未知的水域,尤其是有警示标志的区域游泳或玩耍;学习游泳或参与水上活动时,一定要结伴,同时要有大人陪同;如果不慎将东西掉入水中,不要亲自下水去捞,如果价值巨大,可以报警求助;如果见到他人溺水,盲目下水救人或手拉手进行施救都是不可取的,应第一时间向附近的成人呼救,并及时拨打110、120电话,同时可利用长竹竿、救生圈等救生工具帮助溺水者;如果是自己在河边玩耍时不慎滑落水中,应大声呼救,尽量放松肢体,保持仰位,用嘴吸气,用鼻呼气,不要胡乱挣扎。

那么,如果发现溺水者,怎样正确施救?首先要知道,溺水者并不是吸入或者吞入过量水分而导致的意识改变或者死亡,而是低氧血症,也就是缺氧引起的各种并发症。所以,对溺水者采取倒立、倒挂、按压腹部(海氏法)等措施“控水”是不妥的,这样做反而会延误正确的抢救时机。如何让缺氧者获得足够的氧气才是抢救的关键。

正确的抢救措施应该是,尽快让溺水者脱离水源。当救援者意识到有人可能溺水时(身体近乎垂直、不停地手臂向下划动或踢腿、蹬腿,但是却没有往前游),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,采取任何可及的措施(工具)将溺水者从水中移出,如从岸边或船上递木棍、船桨、救生物品(抛掷绳子或漂浮物品);借助工具拖拉溺水者到岸边或船上;携带救生物品划小船送达溺水者位置;跳进水中施救对于施救者来说非常危险,作为最后的选择。将溺水者救出水中后,应尽早进行现场心肺复苏。第一步,迅速将溺水者置于仰卧位,拍打、呼叫溺水者。第二步,若无反应,要赶紧开放气道(压额抬颌法),观察溺水者口鼻中是否有异物。若有异物,要快速清理口鼻内的泥沙、杂物或呕吐物,使其呼吸道通畅,接着进行5次人工呼吸。第三步,检查颈动脉搏动(食指、中指伸直并拢,置于喉结下,向旁边滑动2~3cm处)。

如溺水者无脉搏,则立即进行心肺复苏。按压与人工呼吸次数比,单人施救为30:2,双人施救为15:2,按压频率为100~120次/分。按压时按照年龄,婴儿采用双手环抱法,即双手环抱婴儿身体,用两个大拇指进行按压;8岁以上儿童以及成人采用双手叠加法,即双手上下位十指交叉叠在一起,用掌心进行按压。溺水者有脉搏时,开始人工呼吸,通常在几次人工呼吸后自主呼吸可恢复。另外,在对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过程中,需注意利用现场可获得的条件对其进行保暖。

关键词:

精心推荐

X 关闭

X 关闭